找到相关内容4116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答:佛经中有两句话,"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"是什么意思?

    "一法印",一切大乘经教,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证。如前面所说"无住涅槃"和"菩萨四摄"等教义,都是以缘起性空的理论为基础的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7391071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?

    佛法的时代,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,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,这种人叫做独觉,因此十二因缘法叫做独觉乘。的教法,能令修持者行菩萨道,经过无数世的难行苦行,最后达到佛的果位,叫做菩萨乘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54191072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条件是怎样?

    具足(职业修养的完备),守护具足(节约不浪费财物),善知识具足(交结善友),正命具足(正当的生活)四种安乐法;对当时的国王们讲到如何处理国内政治与睦邻问题。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、四摄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620581073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略解说波罗蜜的内容和意义。

    情况,要忍辱原谅,这叫忍辱;应该作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作,这叫精进;排除杂念,锻练意志,一心利益众生,就叫静虑;广泛研习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,就叫智慧。这种法门通常也叫作。这件事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,波罗蜜意为事究竟,也叫到彼岸,古译为。佛陀叫弟子依这波罗蜜为行动准则以自利利人,就叫菩萨行。菩萨以此波罗蜜作为舟航,在无常变化的生死苦海中自度人,功行圆满,直达涅槃彼岸,名为成佛。菩萨...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02051088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学佛的过程,解脱的境界可分几种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解脱梵语为(vimoksa),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,其境界略有差异,依小乘佛法而言,要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等果位,方称得上解脱,而以四果为小乘终极圆满之果地,必须断见思惑,出三界,得成阿罗汉果(梵语arhat)。 依大乘而言,要证成初地以上,乃至佛的果位,皆为解脱的境界,每一个阶位解脱的境界渐次入深,而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终极之位,必须勤修万行,以中道实相义而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3101225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诸佛通具足,对过去未来无量劫之事,了如指掌,当能预知,既能预知未来无量劫之事,岂不是未来之事已属定业?那作善作恶又如何能转业?

    招来世三恶之苦,以现在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;以其异世而成熟,故称异熟果。定业是指某时某处所展现的果报,是有时空间之限量,故如何坚固定业,亦属不定业,毕竟定业亦有时间性的期限,期限一过,定业亦是不定业了,依诸佛智慧透过诸法实相,不管定业不定业皆属空性之法,是非、善恶、因果(梵语hetu—phala)、业报、色法心法、有为无为、、菩提心(梵语bodhi—citta)、佛道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58121256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善法是佛法,恶法也是佛法吗?

    bodhi—paksika)万行法等等不尽,皆属佛法故。   二、在教导众生的立场,心念动机是纯善的,为令觉悟,纵然以恶法来对治顽抗的众生,这一连串的施为权宜,亦尚属佛法。所谓:菩萨为度生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412585.html
  • 宁波宗教局举办“认识佛教”的讲座

    的示范者、更是社会伦理的维护者。说明信仰三宝,三者缺一不可。列举了“三福、和”等修学科目。并引导大家以“信解行证”、“戒定慧”或“闻思修”等次第,由浅入深,一步一个阶梯地来修学佛法。点出佛法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5285525999.html
  • 未生无伪菩提心前,可依仪轨受菩萨戒

         未生非造作菩提心之前,也可依仪轨受愿行菩萨戒。   虽然总的没能生起前面所说的感受(不需造作便生起的感受),但如果善能了知大乘的学处,坚信大乘,也可以先发心正受菩萨律仪,其次再修习菩提心。   以《入行论》为例,论中首先受律仪及菩提心,其次在学习中的静虑度时,才广说菩提心的修法。然而,为了成为发心的法器,发心之前也要修习众多善心,即思惟发心利益、七支供与皈依、修治身心、了解学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萨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195527067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非要作观方能往生上品吗?

    问: 非要作观方能往生上品吗? 印光法师答: 妄欲得生上品,任己意以作观,则著魔发狂者多多矣。往生上品,岂作观方能哉。念至一心,并有大菩提心,又复自行化他,广行,谁不能登上品。而以作观为上品之因,亦一往之说也。摄心念,为上中下共修之道。其得益则随人而分大小。作观,则不知所以然者,断断不可盲修,以其或致著魔也。汝果能一心念,岂不许汝生上品哉。(三编卷三复李吉人居士书) 更多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|往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9/19283429151.html